
0898-08980898
浏览次数: 时间:2025-05-11 03:59:54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列为核心任务。技术交易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枢纽,在培育新兴产业、激活数据资源、畅通市场循环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结合政府工作报告要点,深入解析技术交易如何助力实现战略目标。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同时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崛起,离不开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高效转化,而技术交易正是这一转化进程的强力推动者。
技术交易一头连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所需的海量前沿知识与创新技术,另一头紧密对接企业在市场实战中积累的需求洞察与产业化能力。在技术交易过程中,能够精准且高效地整合产学研各方资源,为技术供需双方牵线搭桥,不仅加速了实验室成果向生产线的转移,让科研成果得以落地生根,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深化了产学研之间的合作默契,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闭环。
从资本维度来看,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因其技术前沿性与发展不确定性,往往面临着高风险、长周期的资金困境,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迫切需要技术交易的市场平台发挥引导作用,凭借对技术前景、市场潜力的专业研判,将社会资本巧妙引入那些极具潜力却又风险颇高的科技项目中。一方面让资本方能清晰了解项目的技术创新性与市场应用前景,降低投资风险感知;另一方面为科技项目寻找到适配的资金源,确保研发、产业化进程不被所中断,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茁壮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更好发挥其在促创新、扩消费、稳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之下,数据已跃升为关键生产要素,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成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技术交易在其中扮演着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角色。
技术交易可凭借交易数据的不断积累,构建起专业的数据流通平台,为技术的确权、定价与交易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及规范化流程。在数据之上,技术持有方能够明晰自身资产的价值边界,通过合理定价实现资产的市场化流通;技术需求方则能依据自身业务场景与发展需求,精准筛选、获取所需数据,从而实现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技术产权制度,积极探索 “数据 + 技术 + 场景” 的融合创新模式,充分释放数据的乘数效应。当企业将获取的数据与自身的技术优势、业务场景相结合,就能催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与产品形态,推动数字经济迈向新的高峰。
同时,政府报告还提出了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 +” 行动,鼓励智能网联汽车、AI 手机、智能机器人等终端产品的发展。对于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而言,技术交易更是加速AI市场化应用进程的 “催化剂”,高效、精准连接供需两端,有力推动算法优化与硬件升级的协同共进。例如,企业通过技术交易获取先进的 AI 算法技术,应用于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研发,再结合市场反馈,推动技术不断迭代,形成 “技术研发 — 场景落地 — 反馈迭代” 的良性循环, 促使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得以迅速普及与深度应用,全方位提升各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关键战略布局,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构建统一规则、促进区域协作,形成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体系势在必行。
建设统一的技术交易标准体系,涵盖知识产权评估、技术合同规范等核心领域,这无疑是为技术交易铺设了一条 “高速公路”。统一标准降低了交易双方的沟通成本、信任成本与合规成本,极大提升了交易效率,让技术要素得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顺畅地流动。以上海技术交易所为例,牵头搭建了全国交易场所与科技市场的互联网络,实现了区域范围内技术需求的实时共享,各地企业与科研机构能够置身于同一“技术超市”,可按需选购、自由交易,统一市场的互联互通优势得到深刻展现。
再者,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整合各地资源,为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与壮大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汇聚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围绕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形成紧密合作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凭借技术交易促使企业间共享前沿技术成果、优化分工协作的精细架构,共同托举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产业竞争力将呈几何倍数增长。同时引导产业集群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调整产业布局,确保集群内的企业能够持续创新,适应市场变化,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引导下,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这是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技术交易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一方面,技术交易可以积极探索 “专利池”、“技术托管” 等创新发展模式,为科技成果的流通与应用开辟绿色通道。“专利池”模式通过整合多项相关专利,形成专利组合,降低了中小企业获取技术的门槛,使其能够以较低成本交易所需技术,快速启动创新项目。“技术托管”则针对一些无力自行管理知识产权的初创企业,由专业团队代为管理,确保知识产权资产的安全、高效运营,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技术交易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成果转化评价体系,将市场价值作为核心指标,引导科研机构与企业紧密合作。科研机构依据市场反馈开展科研攻关,企业参与科研过程提供市场需求导向,双方协同发力,提高科技成果的实用性与市场转化率,让科技成果能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技术交易在国际合作中同样大有可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及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技术交易可以通过搭建跨境技术转移通道,既将海外先进技术“引进来”,又推动中国技术“走出去”,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影响力。例如上海技术交易所组建了国际交易中心,着力探索跨境技术交易的新场景、新模式,并在2024年启动了港澳服务中心,有效对接港澳高校与内地企业,实现科技成果双向转化,为地区经济协同发展以及全球技术交易提供了新据点。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技术交易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技术交易从传统的单一技术转让模式,向全链条生态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从区域化的交易活动,拓展至全国统一大市场;从传统运作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未来,应持续完善技术交易基础设施,培育专业服务机构,强化政策支持,让技术交易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